Python 中的生成器 (generator) 是一个十分有用的工具,它让我们能方便地生成迭代器 (iterator)。这篇文章里,我们就来说说什么是生成器,生成器有什么作用以及如何使用。
本文需要你对 Python 基本的语法有一定的了解,并知道 iterator 是什么,且我们可以通过 next(iterator)
来获取 iterator
的下一个值。
iterator 简介
想象这样一个需求,我们需要从网上获取一些图片,这些图片的名字的规律是数字递增,因此我们有类似下面的代码:
def get_images(n): |
现在,假设我们需要对图片进行一些操作,但依当前图片的情况不同,我们也许不需要后续的图片,并且, get_image_by_id
是一个很耗时的操作,我们希望在不需要的情况下尽量避免调用它。
换句话说,我们希望能对 get_image_by_id
进行懒执行 (lazy evaluation)。这也不难,我们可以这么做:
image_id = -1 |
这里函数 next_image
使用了全局的变量保存当前已获取的图片的 id
,使用全局变量决定了 next_image
无法被两个个体使用。例如两个人都想从头获取图片,这是没法完成的,因此我们定义一个类来解决这个问题:
class ImageRepository: |
如果你熟悉 iterator 的话,应该知道上面这个需求是一个典型的 iterator,因此我们可以实现 __iter__
及 __next__
方法来将它变成一个 iterator,从而充分利用
iterator 现成的一些工具:
class ImageRepository: |
是不是也没什么难度?下面我们看看其它的一些思路。
从 Iterator 到 Generator
上面的 iterator 的例子有一个特点,就是它需要我们自己去管理 iterator 的状态,即
image_id
。这种写法跟我们的思维差异较大,因此懒惰的我们希望有一些更好,更方便的写法,这就是我们要介绍的 genrator 。
在 Python 中,只要一个函数中使用了 yeild
这个关键字,就代表这个函数是一个生成器 (generator)。而 yield
的作用就相当于让 Python 帮我们把一个“串行”的逻辑转换成 iterator 的形式。例如,上面的例子用 generator 的语法写就变成了:
def image_repository() |
首先,就写法上,这种写法与我们最先开始的循环写法最为类似;其次,在功能上,调用这个函数 image_repository()
返回的是一个 generator object,它实现了 iterator 的方法,因此可以将它作为普通的 iterator 使用 (for ... in ...
);最后,注意到我们所要做的,就是把平时使用的 return
换成 yield
就可以了。
再举个例子:
def fibonacci(): |
通过 generator ,我们很轻松地就写出了一个无限的斐波那契数列函数。如果要手写的话,它相当于:
class Fibonacci(): |
显然 generator 的写法更为清晰,且符合我们平时书写顺序结构的习惯。
Generator 与控制流
前面我们提到,Generator 的作用其实是实现了懒执行 (lazy evaluation) ,即在真正需要某个值的时候才真正去计算这个值。因此,更进一步,Generator 其实是返回了控制流。当一个 generator 执行到 yeild 语句时,它便保存当前的状态,返回所给的结果(也可以没有),并将当前的执行流还给调用它的函数,而当再次调用它时,Generator 就从上次 yield 的位置继续执行。例如:
def generator(): |
可以看到,第一次调用 next(x)
,程序执行到了 break 1
处就返回了,第二次调用
next(x)
时从之前 yield 的位置(即 break 1
) 处继续执行。同理,第三次调用
next(x)
时从 break 2
恢复执行,最终退出函数时,抛出 StopIteration
异常,代表 generator
已经退出。
为什么要提到 generator 的“控制流”的特点呢?因为 genrator 表允许我们从“顺序”执行流中暂时退出,利用这个特性我们能做一些很有意义的事。
例如,我们提供一个 API,它要求调用者首先调用 call_this_first
然后做一些操作,然后再调用 call_this_second
,再做一些操作,最后调用 call_this_last
。也就是说这些 API 的调用是有顺序的。但 API 的提供者并没有办法强制使用者按我们所说的顺序去调用这几个 API。但有了 generator,我们可以用另一种形式提供 API,如下:
class API: |
通过这种方式提供的 API 能有效防止使用者的误用。这也是 generator 能 “从控制流中返回” 这个特性的一个应用。
yield 加强版
上面我们说到 Generator 允许我们暂停控制流,并返回一些数据,之后能从暂停的位置恢复。那我们就会有疑问,既然暂停控制流时能返回数据,那恢复控制流的时候能不能传递数据到暂停的位置呢? PEP 342 中就加入了相关的支持。这个需求说起来比较抽象,我们举个例子:
想象我们要写一个函数,计算多个数的平均值,我们称它为 averager
。我们希望每次调用都提供一个新的数,并返回至今为止所有提供的数的平均值。让我们先来看看用
generator 的加强版语法怎么实现:
def averager(): |
这个加强版的语法是这么工作的: yield 之前是语句,现在是表达式,是表达式就意味着我们能这么写 x = yield 10
, y = 10 + (yield)
, foo(yield 42)
。Python 规定,除非 yield 左边直接跟着等号(不准确),否则必须用扩号括起来。
当 Python 执行到 yield 表达式时,它首先计算 yield 右边的表达式,上例中即为
sum / num if num > 0 else 0
的值,暂停当前的控制流,并返回。之后,除了可以用
next(generator)
的方式(即 iterator 的方式)来恢复控制流之外,还可以通过
generator.send(some_value)
来传递一些值。例如上例中,如果我们调用
x.send(3)
则 Python 恢复控制流, (yield sum/sum ...)
的值则为我们赋予的
3
,并接着执行 sum += 3
以及之后的语句。注意的是,如果这时我们用的是
next(generator)
则它等价为 generator.send(None)
。
最后要注意的是,刚调用 generator 生成 generator object 时,函数并没有真正运行,也就是说这时控制流并不在 yield
表达式上等待用户传递值,因此我们需要先调用 generate.send(None)
或 next(generator)
来触发最开始的执行。
那么说到这里,用 generator 来实现这个需求明显没有其它方法好用,例如:
class Averager: |
这种写法比 generator 更直观,并且用户调用起来也方便,不需要额外调用一次
x.send(None)
。显然 generator 的加强版语法并不是为了专门用来解决我们这里提到的需求的。它要解决的真正问题是支持协程 (coroutine) 来实现异步编程的。由于这个问题比较复杂,这里就不深入讨论了。
yield from
考虑我们有多个 generator 并想把 generator 组合起来,如:
def odds(n): |
for x in generator(): yield x
这种写法不太方便,因此 PEP
380 引入了 yield from
语法,来替代我们前面说的这种语法,因此上面的例子可以改成:
def odd_even(n): |
是不是清晰许多?
小结
我们简单介绍了 iterator ;之后介绍了使用 generator 来更方便地生成 iterator;之后举例说明了 yield 的加强版语法,最后介绍了 yield from 语法。
- 当一个函数里使用了 yield 关键字,则该函数就被称为一个 generator (生成器)。
- Generator 被调用时返回 Generator Object,它实现了 iterator 的接口。所以可以认为 generator 调用后返回了一个 iterator。
- yeild 可以从控制流中暂时退出,之后可以从退出的位置恢复。通过加强版的语法还能在恢复时传递一些值给 generator。
- yield from 语法可以用来方便地组合不同的 generator。
Generator 是生成 iterator 非常方便的工具,希望本文能让你对 generator 有更好的了解,也希望 Generator 能给你今后的 Python 生涯带来更多的方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