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e paradox of structure is that, whatever its nature, any structure is both enabling and limiting at the same time.

每一种结构既会赋予能力,同时又会限制能力。最近在网易公开课看了这节 结构的悖论,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公开课《创造、创新和改变》中的一节。这里的结构可以代指任何事物,例如法律,例如公司的制度,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生活中的结构呢?

1

课程不长,主要讲了一个实验。研究人员带一群小孩到操场玩耍,结果发现尽管操作很大,但孩子们倾向于呆在操场的中间,而没有利用到操场的许多空间。

与前一个操场不同,另一个操场上有围栏。研究人员发现,小孩们在这个操场上反面用到了更多的空间玩耍。

我们可能会认为围墙会限制孩子们活动的范围,结果却正好相反,在没有围墙的操场上孩子们反而像是害怕无形围墙似的,反面限制了自己的活动范围。

这就是结构的悖论,每一种结构,既会赋予我们能力,同时又在对我们施加限制。这个实验中围墙就是这种结构,但我们生活中任何事物都可能是这种结构。

2

这让我想到了一些书里说的:要给自己设立目标,要将大的目标分解成小的,可执行的目标。这些目标最好是跳起来才能够着的。这样的目标才能帮助我们不断成长。

从结构悖论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就显得很容易理解了。围墙给了我们一种安全感,让我们敢于去探索更广阔的区域。小的可行的目标也能给我们安全感,因为它是可以实现的。而太大的目标通常会令我们害怕。

又有另一个说法,关于设计。大意是所有的设计都是在各种各样的限制下完成的,诸如经费,时间等等,而没有限制的设计是最难完成的。

从这个角度来说,我们要学会为自己设立围墙。

3

在学习和工作的时候,有时候会想,要是给我很多时间就好了,这样我就可以专心学习,学习某一门语言,学习某一样技能。通常的结果是,等到放假了,有了大把的时间,反而没有了学习的动力,往往一无所获。反而是在很忙的时候,会想着要偷个闲,好好做点什么,这时反倒有点成果。

这或许就是因为没有为自己设限吧。

4

课程里还说了,不同人对待这堵围墙的态度是不同的,有人喜欢这种限制,这会赋予他们能力,而另一些人则不喜欢这种限制,他们倾向于规避这样的结构。

这让我联想到了互联网公司的文化。现在的互联网公司通常是弹性工作制,不规定上下班的时间,这就是属于不设限的例子。有些人觉得这样好,更自由,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样反面会让他们不能按时下班。这里我不讨论好坏,而指出不同人的不同倾向。

关于时间设限的另一个例子是 deadline。一个 project 什么时候必须完成,一份报告必须什么时候交。我们通常会说 “deadline 才是第一生产力”,但有一些人反而是在没有 deadline 的情况下工作效率更高。

课程里说面对这种个体差异,最好的方法是为这个结构(围墙)设置一个出口,这样就能有到下一级的通道,同时能让你有足够的安全感。

弓过盈则弯,刀过刚则断

现在社会的结构感觉像是完全一边倒了呢。

5

综上,看了一个不错的视频,激起了几个心中的想法,总结一下就是:

  1. 任何结构都是矛盾的,我们要利用好结构,没有结构创造结构也要利用
  2. 差异性,社会是多元的,人是多样的,要换位思考,尤其当你是管理者的时候

P.S. 身体不好,不想加班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