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有这样的感觉吗?忙碌了一整天,却不知道忙了些什么。《慢思考》这本书正是以科学的角度告诉了我们原因:我们无法一心二用,却分明又想一心多用!

关于时间管理的知识,最早接触的是《把时间当朋友》,之后学习了 GTD,后来又知道了“番茄工作法”,试着实践几次,总是半途而废。引用大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“即使知道这么多的道理,依旧过不好这一生”。方法好是好,奈何用不了啊。

那么这本《慢思考》又能带来什么不一样的启发呢?

大脑是有分工的

特奥康普诺利教授告诉我们,人的大脑有三套负责认知、决策的系统:反射脑,思考脑,存储脑。反射脑快但原始;思考脑慢但成熟,且能耗巨大,容易疲劳;存储脑需要空闲才能良好工作。

我们的目标是最大化我们的效率,因此希望充分利用我们的思考脑和存储脑,而希望克服反射脑带来的一些问题。

反射脑的问题在于它是自发的,无意识的。例如突然看见一只狮子,你不需要任何思考就知道拔腿就跑,这种反应是十分迅速的,也因此让人类的祖先能从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。但在21世纪,我们的绝大部分直接直觉反应是不利的,这点书中给出了许多例子。

在21世纪,我们更需要的是成熟的思考。但可惜的是,我们的思考脑能力有限,它最大的限制就是“一次只能专注于一项任务”。这也说明了为什么边玩游戏边和女友打电话是不可能的。思考脑在不同的任务间进行切换时需要花费巨大的。

TED 演讲: 错误引导的艺术 (搜索“世界上最伟大扒手的演讲”)说的就是这个特性。主讲人通过分散嘉宾的注意力,成功“偷”到了嘉宾身上的各种东西,诸如手表、钱包。问题就在于,人们无法迅速地在各项任务间进行切换。

最后是存储脑,它的作用是将我们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和存储,以备后用。现代的研究发现,思考脑与存储脑之间存在平稳,其中一个激活时另一个就进入休息状态,反之亦然。所以等到思考脑进入休息之时,存储脑就抓紧时间,进行存储。

不要逆天行事

学习科学的重要之处在于:理解并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。

不知道你学过游泳没有,我认为它特别能区分一个人是否有“科学”的理念。学习得快的人往往能较快的调整自我的认知,学习并尊重人在水中的客观规律,而不是只是幻想着游泳动作。

在提高效率这个战场上,我们也需要认识到 4 种“普通”的场景其实特别危险。它们是随时在线、多任务并行、负面压力和睡眠不足。

什么是“随时在线”?你会不会时不时地去查看手机或是邮件,哪怕根本没有新的消息?“随时在线”的问题在于,它们中断我们的思考脑,强行让我们进入多任务并行的状态。另外,随时在线常常会占用存储脑的工作时间,存储脑等待着空闲,但现在这些时间却被我们用来刷手机了。所以“随时在线”会影响你的记忆力,降低你的创造力。

多任务并行是思考脑的大忌。一方面,在任务之间进行切换是有开销的,这会降低你的效率。另一方面,在你试图一心二用的时候,其实两个任务都没有做好。你可以尝试一边打电话一边玩游戏,你会发现不可能同时进行,要么不记得对方说什么,要么忽略了游戏里的小地图。

有时候我们会说,“边打电话边洗碗”不就成功的例子嘛。是的,这是因为“洗碗”是由反射脑控制的。这里的反对的并行任务指的是思考脑的工作。那什么任务归思考脑,什么任务归反射脑呢?一般来说,一项任务经过不断训练,是可以逐渐地交给反射脑的。

关于压力,有一种说法是“要尝试跳起来够得着的事”。这一方面意味着压力有益于我们提高,另一方面意味着过大的压力会有反效果。在压力的持续时间上也有类似的作用:人能够忍受短期压力,但难以忍受长期压力。书里说了很多长期负面压力的坏处,这里不再赘述。

最后关于睡眠不足,主要损害的是存储脑的利益,当然它影响的不只是记忆力,你的专注力、创造力和判断力也会受到影响。

上面的这四个要素并不是单一的,它们会相互影响。例如随时在线很自然地会让我们进行多任务状态,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负面压力,而信息过载和负面压力也会让我们睡眠不足。

书里说的很多,我认为总结起来就是:不要逆天行事。要顺应身体的需求。

保持专注

保持专注既是目的也是方法。

《慢思考》的英文原名其实是“大脑的锁链”,旨在教会我们如何避免“逆天行事”。包括“离线思考”来保持专注;“批量处理”来防止过多的任务切换;恢复正常的睡眠模式来保证充足的睡眠;科学地应对负面压力;以及如何将上面的这些方法培养成自己的习惯。

回到开头所说,难道书里的方法就能比其它的方法好吗?并不见得。对于我而言,更为重要的是更清晰地明白了这些方法背后的原理和逻辑。例如,我们知道番茄工作法是以 25 分钟为一个单位,那它和一般的计时有什么区别?看了这本书后恍然大悟,重要的并不是一个番茄有多长的时间,而是在这段时间内只能专注做一件事。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做做工作,刷刷手机,查查邮件,那恐怕番茄工作法也毫无帮助吧。

最后,我给自己的答案是:远离无用的信息,保持专注,劳逸结合。